批式活性污泥法(SBR)處理技術

技術簡介

活性污泥處理法是在一個裝設有曝氣系統的反應槽中,將待處理的廢水與槽中的微生物(活性污泥)藉由攪拌而接觸,在此同時微生物攝取水中溶氧,並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成二氧化碳、水及更多的微生物。

所謂批式活性污泥法為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一種改良版,其基本原理與一般活性污泥相似,唯將連續式的操作,改變成批式操作。SBR具有以下特色:

  1. 反應槽雖仍然為完全混合型態,但因廢水可短時間內加入,因此反應槽內基質濃度隨反應時間,由高漸低,和柱塞反應槽(PFR)具有相同的濃度分佈。
  2. 因反應槽內基質濃度隨時間而異,因此反應槽對氧的需求量也隨時間而變,對一般非抑制性廢水而言,其需氧量會隨反應時間降低。
  3. 曝氣槽兼具沉澱槽功能,除省去沉澱槽外,也無需設置污泥迴流設備。
  4. 若系統設計得宜,亦能兼具調整池之功能,對於水質水量變化較大之廢水相當適宜。若有適當設計增加不曝氣階段,其還能兼有硝化脫氮、脫磷之功能。

批式活性污泥處理系統多為多槽交替使用,在正常情況下,SBR的操作是週期性重複固定的操作。完成一個循環所需要的時間稱為”週期時間(Cycle Time)”,在每個週期中,傳統上區分為進水(Fill)、反應(React)、沉降(Settle)、排水(Drain)及靜置(Idle)等五個階段,其操作程序示意圖如下圖所示:

其中各階段之意義為:

  1. 進水階段:廢水排出是全天不定期排出之情況,需設置均勻池以增加處理槽之調配彈性,進水採週期進水。
  2. 反應階段:處理槽於曝氣(或不曝氣)及攪拌狀態時,槽中之微生物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反應分解,即為反應階斷段,反應時間之長短決定於廢水進水及出水COD(或BOD)之限制,即由所需處理之總COD(或BOD)量決定。
  3. 沉降階段:沉降之目地在於分離微生物和處理後廢水,只要系統處於不曝氣和不攪拌之狀況下,懸浮污泥即會凝集並沉降下來,本系統之沉降階段於幾乎靜止之情形下進行。
  4. 排水階段:將沉降後處理槽之上澄液排至設定液位,此階段稱為排水階段,排水時以不將已沉降之污泥再度因水流攪動而揚起為原則,採週期排水。
  5. 靜置階段:靜置是用來增加處理槽調度彈性,若靜置太長則需適度之攪拌及曝氣。

適用範圍

  1. 化工業廢水:膠帶、塑膠添加劑、聚酯纖維
  2. 石化業:塑膠、化學品
  3. 造紙業:製漿、抄紙
  4. 食品業廢水:酒類醱酵、乳品、飲料

應用實績

  • 統一企業(柳科廠) (TMR製程廢水;48CMD)
  • 寶成越南 (生活污水;700CMD)
  • 年興紡織(後龍廠) (製程廢水;2,400CMD)
  • 光華開發 (製程廢水;200CMD)
  • 統一企業(新市廠) (食品廢水;600CMD)
  • 久津實業 (製程廢水;1,000CMD)
  • 寶泰鞋材(中國東莞) (皮革廢水;6,400CMD)
  • 聯超實業 (製程廢水;120CMD)
  • 統一企業(新市廠) (製程廢水;6,000CMD)
  • 三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(低濃度IPA廢水+生活污水;202CMD)